《元路上》透過不同生命故事,讓大家了解在人生旅途,即使面對不同挑戰,身旁一直有人默默地同行,我們並不孤單。

也希望透過你我他她的智慧,提醒患者與照顧者增加彼此包容、理解,在復元路上互相扶持。從而一起感染大眾,提升認識,和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減少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一同創建共融社會。

Categories

向日葵: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系,現職朋輩支援員,基督徒,思覺失調復元人士,斜槓青年,喜歡畫畫、做手工藝和跑步。

多謝玉貞和玉霞兩位在過去時間身體力行支援元路上,分享資訊,協助籌扮和宣傳活動,致力倡議精神健康;與元路上「團結力量,分享智慧」不謀而合。 元路上在此祝願玉霞身心健康。

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可能不是你想像中那麼遙遠和恐怖。如果這一刻的你面對情緒困擾,卻又暫時對求醫有點卻步,不妨看看許龍杰醫生的《是旦主義2 人生軍師信箱》,讓他為你出謀獻策。

吃東西好像是我們生來就會做的事,但食不下嚥或暴飲暴食的身體訊號帶領我們看見那些藏在飲食失調背後,未有排解的情緒和傷痛。

解惑者也會迷惘 – 老師也要關心自己的Burnout現象

與人傾訴失眠之苦,可能經常會得一個回應: 「你放鬆啲啦!」這句話是重點,但同時也是「廢話」 ,如果可以放鬆,那早就放鬆了。好吧,承認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放鬆,但明明已經累積了一天的疲憊,到底為甚麼我們不能放鬆呢?

唔好話同人呻,連諗我都唔夠膽諗落去……

大家好,我是Anda 。22年前,我因感冒去看家庭醫生,經過他詳細評估後,診斷出我原來患有焦慮症和強迫症。

也許你過勞(burnout)了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