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害羞還是真社恐?
也許你有的其實是社交焦慮症。
你有否感到自己 ….
~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
~ 社交時會很緊張
~ 擔心別人會討厭自己
~ 跟陌生人說話會害怕
~ 覺得自己會出醜
以下的形容符合你的狀況嗎?
- 很害怕別人會對你有負面評價或不滿
- 常常過度分析社交時別人的反應
- 社交時會很緊張,例如心跳加速、 難以呼吸、手抖等
- 尤其害怕被觀察或評價的活動,如演 講、面試、比賽等
- 可能會為了避免出醜而拒絕出席社交活動、工作 機會或嘗試新事物
- 有時社交或表演時會緊張到腦海一片空白
- 社交後會不停回想可能說錯話的地方
- 迴避社交場合,甚至會避免跟陌生人(如侍應)說話
社交焦慮症是甚麼?
社交焦慮症是很常見的情緒病,事實上,根據一個2020年的研究顯示,每三個年輕人就有一個符合社交焦慮症的診斷標準:
- 對社交場合有著持續而強烈的焦慮或恐懼,因為你害怕會被批判、出醜或被羞辱
- 你會盡量避免那些導致焦慮的社交場合,如果勉強參與會感到極度不舒服
- 你的焦慮程度與實際危險程度不成正比,例如明明只是需要打電話卻感到極度恐懼
- 甚至你的焦慮已經干擾了你的日常生活(如工作、社交、學 習等)或帶來極大痛苦(Jefferies et al. 2020)(DSM-5)
內向=社交焦慮?NO!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我性格很安靜內向,不大喜歡出席社交活動,那是不是也代表我也是社恐? 但其實內向跟社交焦慮症是不一樣的:
內向
先天性格特質的一種,不會影響生活能力。
社交後會覺得很累, 因為社交會耗費能量。
獨處能恢復社交能量,休息後就會恢復正常。
那即是只要有充足的休息,就能享受社交活動。
社交焦慮症
屬於情緒病的一種,有機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社交後會覺得很累,但主要是由過度焦慮的情緒導致。
獨處是為了逃避焦慮,而不是真的享受獨處。
社交時總是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無法享受社交。
害羞與社交焦慮症也不一樣喔!
接下來呢又可能想,聽上去社交焦慮症不過就 是害羞嘛,人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自信點就 好了!但其實社交焦慮症絕不只是害羞喔:
害羞
在陌生環境時會緊張, 但熟悉後焦慮就會消失
雖然有點不自信,但還 是有較健康的自我形象
有點擔心別人看法,但不覺得別人會討厭自己
焦慮程度較輕,可以透過慢慢適應社交而改善
社交焦慮症
並不會因為時間過去而消失
不停自我批判,覺得自己充滿缺點和問題
不停分析對方的反應,容易認定對方討厭自己
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能力,需要接受藥物或心理治療
社交焦慮症的成因
那到底為什麼一個人會有社交焦慮症?跟大部分情緒病一樣,社交焦慮症也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交互導致的,可能的成因包括:
童年情感忽視
父母過度控制
遺傳因素
曾被排擠或欺凌
認知注意點異常
杏仁核過度反應
過去負面經歷
社交焦慮症的治療
聽了這麼久之後,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能開始 懷疑起自己會不會有社交焦慮症,這時你可以考慮找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求助喔:
藥物治療: 調整腦內物質
改變思考和行為: 認知行為治療
個人中心治療: 輔助自我了解
靜觀治療: 學習接納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