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什麼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 這個說法一直都是事實嗎?
- 這個說法真正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少?
- 這種說法最差的可能是什麼?它為什麼那麼差?如果最差的發生了,你會做什麼?
- 你是全面地客觀嗎?
參考資料:
Bourne, Edmund J. (作者) (2013),劉鈺玲 (譯者),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Bourne, Edmund J. (作者) (2013),劉鈺玲 (譯者),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登入或成為會員,將開通筆記功能留下你的心聲。
生活中,當我們面臨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時,身體會自動啟動腦內的「戰或逃」反應。在這些時刻,我們可能會被情緒吞噬,感受到焦慮、憤怒、嫉妒或絕望。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感到不知所措,焦慮不安,無法應對這些身體和情緒反應,《元路上》情緒急救包 Podcast 就如同藥油和藥水膠布,能協助你或他們快速調整情緒和心理狀態。 《元路上》情緒急救包 Podcast 共有五個單元,包括「一起呼吸」、「54321 貼地法」、「蝴蝶擁抱法」、「揸檸檬舒壓法」和「情緒回收箱」,希望能在你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元路上》很榮幸受到樹仁大學的邀請,於2025年3月27日舉辦「治癒之旅,復元人士分享」的真人圖書館...
在熙來攘往的生活中,時常面對壓力和困擾,你有否渴望重拾內心寧靜與生活的幸福感。 嗅覺,作為人類最早發...
在過往的五週,我們了解到失眠與壓力息息相關,也學習了放鬆反應及認知重建這兩個幫助我們面對壓力的實用技巧,來到最後一週,我們會談談如何發展長遠的抗壓態度和信念,讓我們更懂得維持身心健康,晚上自然能好好休息。
重塑你與壓力的關係
來到第四週,我們將從身體機制了解為何人們會忘記如何放鬆,再讓我們學習如何誘發與生俱來的放鬆反應,幫助我們安睡一覺。
上週你睡得怎樣呢?我們之前了解過如何調整有關睡眠的想法和行為,想睡得好,我們還可以從生活習慣入手,運動、光線、飲食、床具……這些日常的一點一滴,其實都是改善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
上一集我們學習了調整有關睡眠的想法,來到這一集,我們會從行為入手,建立新的睡眠習慣。
上次我們認識到大腦的清醒系統深受想法牽動,這集我們將會開展為期六週的睡眠改善計劃的第一步:重構對睡眠的想法。
「告別失眠指南」系列第一章 不管你經歷失眠多久,不管你感到多無助,請記住失眠是可以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