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快樂,就讓我們先動起來──身體、情緒、思想的關係

發佈日期 2024 年 4 月 8 日

你曾經有過無法快樂起來的時候嗎?別人叫你知足、快樂一點,聽起來格外刺耳,因為快樂在這刻真的不是一個選擇除了無法快樂的感覺之外更有一份無力感,好像只能站在沒有時刻表的月台上,無了期地等待那班列車如果你厭倦了等待,我們一起試試走另一條道路。 

 

心情不好>日常作息失調>更正想法>心情變好>日常作息改善」,這個邏輯似乎理所當然我們都相信要把問題解決,情緒得而舒緩,才能拼起那些已變得破碎的日常因此「想法往往成為舒緩情緒的切入點我們追溯過去,或是追根究底地尋找腦中哪個信念壓迫了自己渴望改變這個想法繼而令情緒轉變然而改變想法需要的力氣和時間往往超出我們想像,於是我們便卡在了「想法」這關,反而忽略了「行為」帶來的影響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認為思想、行為和情緒是三個相互影響的治療元素要打斷惡性循環,除了改變思考模式其實亦可以由行為入手,即是「心情不好>日常作息失調>調整行為>心情變好>更正想法」。如果你正在治療中治療師可能會與你做一些呼吸及肌肉放鬆的訓練,以及設計一些功課」,例如你因恐懼某事而出現情緒困擾,功課可能是請你逐步嘗試去做一些自己害怕做的事情這些事並不需要情緒完全舒緩了才可以去做而是希望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有機會發現新的感受原本密不透風的困境終於出現裂縫,思想模式反而有機會改變。 

 

改變行為不一定需要精密、專業的設計反而可以是微小的、輕鬆的,小如提醒自己多喝兩杯水或是穿起那件久違了的心愛的衣服當不想見人但一直待在家中又感到鬱悶時,去一個可以聽到鳥鳴聲的地方走走當你發現自己忘記好好呼吸的時候邁開腳步跑起來,讓身體帶動我們記起自己對呼吸的需求感受滿足這個需求的感覺快樂不是準時的列車,或者換個說法,沒有一種情緒是完全可掌握的列車但我們都能嘗試按自己所能應付的節奏,為自己走出那麼一點點不一樣的路 

 

 

參考資料: 

Beck, J. S. (1995). 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留低你的心聲或筆記

登入或成為會員,將開通筆記功能留下你的心聲。

更多文章

我想你知道第一集 – me time篇

每個人都需要「Me Time」來調適身心。 因此,《元路上》感恩大使小白建議我們,有需要時,可以坦誠地向他人表達需要預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放下一切,讓緊張的心情得以喘息,釋放來自壓力的情緒。

世界微笑日

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被定為世界微笑日,這個日子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傳播善意、快樂,但如果一直努力微笑的你,感到有點勉強,甚至其實已經累得快倒下了,那就讓我們摘下微笑的面具,談談引起不少人共鳴的「微笑抑鬱症」。

你試過幻聽嗎 ?

幻聽對於一般未有接觸過的人而言,就是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可以「不用理會」。 但對於備受它影響的人卻帶來無比的困擾。 到底什麼事幻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