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者也會迷惘 – 老師也要關心自己的Burnout現象
討論學校精神健康議題,大家的即時反應大多聚焦於學生,而老師通常只會被視為助人者的角色。其實不少老師或許已身心俱疲,感到自己能量已經枯乾,也就是所謂的Burnout(專業枯竭)。 2024年10月5日為今年的世界教師日,在祝老師們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讓我們關心更多老師們的精神面貌。
作為老師,感到工作疲勞是人之常情,但若果同時總覺得那種累好像沉重得讓人難以走下去,就有可能是Burnout了。 疲累和Burnout又有何分別呢?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Christina Maslach提出Burnout(專業枯竭)有三個較普遍的指標:缺乏成就感、情緒耗竭、包括非人性的態度,老師們先來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情況吧!
失去自主性和意義感
Burnout的感覺可能會被形容為覺得自己像個「機械人」,勉強可以完成許多任務,但卻失去了完成這些挑戰的意義感。而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當中包括學校環境中各種不合理的要求,如行政工作量、人事權力、校本管理政策,加上網絡通訊模糊了私人時間與工作時間的界線,為了滿足各種期待,失去了自主權,失去了可控感,也難以達到自己心中的意義,心中只充斥著無力感,因此出現工作疏離化的現象。
我們都有Burnout的復原力
工作佔了我們人生一大部分時間,因此對工作Burnout的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若只專注在Burnout的原因,面對暫時難以改變的環境,可能仍會感到束手無策;若換個角度,在道路上出現的阻礙其實是引導我們走向幸福的啟示,若現在陷入Burnout,那麼也代表是時候尋找能長遠走下去的方法,以下是幾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 照顧自己的身體:要去處理我們的情緒、思考改善方法、作出改變,其實都需要很多能量,當我們身心俱疲時,通常難以再去完成這些事,只好不停迴避和拖延,這樣情緒仍未被處理,困境也沒有變動,只能一直陷入無力感中。我們的身體與心理一直互相影響,因此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累積能量,才能覺察自己的情緒,找到突破方法,走出情緒消耗的惡性循環。
- 重新整理生命主題:在困境中掙扎久了,我們也許都會問自己「我真的要堅持下去嗎?」因為無力,我們的自我價值會動搖,也會失去面對困境的動力,但我們一路走過的路沒有一步是白費的,回頭看過往經驗的意義,找出自己的價值觀、優勢,發展出動力,以完成現階段目標。
- 了解自己的快樂來源:當工作彷彿成為遮蔽整個天空的鳥雲時,我們仍可以為自己製造快樂,回想你感到快樂的時刻,製作自己的「回氣錦囊」,當你在學校感到壓抑時,為自己回氣,例如準備喜愛的零食,在沒有人的地方聽你喜歡的音樂,和朋友口沒遮攔地吐苦水。
除了環境的影響,老師們可能還要面對個人生活中發生的種種突發事件,個人議題亦可能令Burnout情況百上加斤,記得你毋需獨自面對,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允許自己有陪伴前行的人,不論是親友,還是專業人員。最後,努力至今的你其實很了不起,請多給自己一些掌聲吧。
參考資料
Maslach, C. (1976). Burnout. Human Behavior. 5, 16-22.
Maslach C.; Jackson S.E. (1986).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2nd ed.).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SBN 978-99963-45-77-7.
郭生玉(1992)。國小、國中與高中教師工作心厭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5),67-79。https://doi.org/10.6251/BEP.19920601.5
蘇絢慧. (2024). 擺脫情緒消耗 : 不再被負能量控制 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第一版). 親子天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