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feel到嗎? 不可不知關於情緒脈動的八個真相

發佈日期 2024 年 8 月 14 日


精神健康是全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認知和情感領域的平衡在緊湊的生活節奏中我們首要學會如何靈敏地覺察內心的情緒脈動。 

 

  1. 情緒由大腦中邊緣系統與身體自主神經系統共同調控, 影響著我們身心的反應。譬如當情緒高漲或驚慌時,身體便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流汗顫抖等現象。 
  2. 情緒源於我們對事物的思考與觀點詮釋。這些詮釋或是潛意識的, 亦可能受到處境壓力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3. 情緒可分為簡單的複雜的簡單如生氣、悲傷、恐懼、興奮、喜悅,持續時間較短; 複雜的則由基本情緒與思維交織而成, 如嚮往、輕鬆、失落、不耐,可能持續較久。
  4. 情緒為我們的生命注入動力。若能妥善覺察與表達, 我們便能感受到內心的蓬勃生機; 若無法洞悉與抒發, 則可能陷入沉滯和麻木。 
  5. 情緒往往交錯共存, 難以單一界定。譬如與伴侶爭論時,我們可能同時感到憤怒、內疚和愛意。學懂明晰分類有助統整複雜的情感體驗更有效地同時了解不同的事件。
  6. 情緒具有感染性, 如接觸哀傷他人, 自己也容易感到傷痛; 接受他人的熱情, 亦可感染上興奮。若能坦然面對內心的真實感受, 便能愈發免於被情感所牽制。 
  7. 情緒並非非黑即白」,沒有分對錯。它們源於我們的評判和觀點, 可能是根據或無據。然而, 若能有效地覺察和表達, 我們通常會有更好的感受。
  8. 在社會文化熏陶下, 我們常被要求壓抑情緒, 如在爭論時刻意遮蔽感受。長期如此, 我們便會變得麻木遲鈍, 難以辨識和抒發內心的情感脈動。 

 

參考資料 

Bourne, Edmund J. (作者) (2013),劉鈺玲 (譯者),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若想知道更多有關情緒的知識,可瀏覽元路上學堂的故事和文章https://rebound.richmond.org.hk/self-help-guide/ 

留低你的心聲或筆記

登入或成為會員,將開通筆記功能留下你的心聲。

更多文章

RTHK節目|精神健康月:照顧者分享如何連繫身邊人

愈來愈多人懂得愛惜自己、照顧自己精神健康的重心性,而今年的精神健康月主題是「連繫身邊人」。今天兩位照顧者—淑貞及Ivy分享照顧患有精神病親人的經歷,提醒大家在照顧他人嘅同時,也不能忽略自身感受。 利民會社工蘇姑娘亦分享利民會的服務,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支持,並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